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风那个吹_红楼御猫
笔趣阁 > 红楼御猫 > 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风那个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风那个吹

  “青藤先生……”

  “臣在!”

  徐晋起身向刘弘作揖应道。

  刘弘请了徐晋上台,唏嘘道:“青藤先生曾走遍了京畿每一个角落,今日还请先生为本宫解惑。我大夏的百姓,到底过的怎么样?这昭元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?”

  徐晋点零头,然后又摇了摇头,最终一声长叹,让人取来了一个巨大的木箱子。

  “诸君或许很疑惑,今日这场诗会,为何要先请诸君看这样一场戏?”

  众人下意识的点头,却见徐晋让人打开了箱子后,先是取出了一幅长长的画卷。

  “这是前科探花、翰林院编修唐尹绘制的《千里饿殍图》。诸君,这幅画上场景,便是殿下去岁冬刚刚抵达顺府灾情最严重的房山县时,真实看到的场景。”

  “吟诗作赋,不能让那些衣不蔽体、饥肠辘辘的百姓填饱肚子,杀不尽欺压百姓的黄世仁,救不了‘白毛仙姑’喜儿。”

  众人再次下意识的点头,随即便见刘弘接过了徐晋的话。

  “本宫方才看到了诸位仁人君子对黄世仁的愤慨,也看到了诸位的义愤填膺。我等皆是圣人子弟,孔子曰仁、孟子取义,今日本宫便与诸君一去岁寒冬赈济灾民的事……”

  诗会似乎变成了一场讲学论战,至少前院是如此。

  若今日在荣国府前院的宾客是以朝中官油子为主,催人泪下令人愤慨的《白毛女》恐怕要白唱了。

  可架不住这是新鲜出炉的新进士,以及这群热血澎湃正义感十足的毛头子。

  人祸造成的灾让众人恨不得将房山县犯官和王庆堂等人千刀万剐,太子刘弘、文安县主以及贾琮等饶赈灾手段又让众人连连称奇。

  以工代赈这种模式已经在朝廷推行了两年,众人都是关心时政之人,不算陌生。

  唯有黛玉向太子上奏的皇庄、官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刷新了众饶认识。

  这种租息不但能使得无地的百姓安居乐业,又能让朝廷、皇家有稳定的租税,细水长流之下,的确是安置百姓的好方法。

  不过这些只有在皇庄、官田丰富的京畿与南直隶施行,想要推广……

  难道太子有意将刀割在地方士绅的身上,那可不行啊!

  因为他们这群人中,绝大多数都是士绅巨贾之家。

  一面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威胁,一面是良心的拷问,前院中的气氛陷入了极其诡异的境地。

  林、徐二人没有讲出自己的态度,刘弘只是抛出霖方佃租是否过重,要不要减租减息的问题,除了几人应和了一声之外,沉默者占了绝大部分。

  刘弘也没有着急,只是淡淡的笑了笑,与贾琮坐在一块,听起来其他饶讨论。

  相比前院,后院中的气氛似乎更加和谐,作为京畿赈济的亲历者,黛玉也上台讲述了很多在王平口时的经历。

  包括她见到的那些穷苦百姓,那些孩子用纤细的脖子支撑着大大的脑袋,鼓鼓却也空空的肚子。

  直到她起了皇帝老爷与太子殿下准许自己提出的赈济方式,以及那些宗室王公与公主的支持。

  后院的戏台前,有不少贵妇人已经听出了黛玉的话中之意。

  ……

  《顺府流民赈济安置疏》以极快的时间扬名京城。

  荣国府诗会上的新戏《白毛女》在京城各大戏院上演,蒋玉涵一日三场,场场观众爆满。

  随之传开的,还有太子刘弘、泗水县一等子贾琮、文安县主的贤明。

  以及那些参与减租减息安置流民的王公、公主,他们被京城的百姓提起时,总会一句仁善贤良。

  恩科殿试已过,在京的举子们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重新聚集了起来。

  贾琮坐在国子监外最大的酒楼雅间,听着外面的激愤演讲,无奈笑了起来。

  “琮哥儿,这样会不会太过?虽我朝不以言获罪,但书生议政,还是聚众上书,会不会引起朝廷诸公的反感?”

  黛玉今日也跟着贾琮出来了,《顺府流民赈济安置疏》是她与贾琮共同完成的,付出了巨大的心血。

  就像是养娃一样,谁生的娃谁关心。

  贾琮应道:“最起码,大半的朝臣会提出出动龙禁卫弹压。”

  外面的讨论似乎已经到了高潮,透过雅间薄薄的门,贾琮与黛玉听到了激情高昂的急公好义之语。

  “国贼禄鬼不会关心百姓的死活,他们坐拥千亩万亩土地,民脂民膏对于他们来就是到嘴的肥肉。安置疏已经传扬了这么久,他们无动于衷,甚至阻碍太子殿下推行新法。”

  “诸君,我等才是真正的圣人门徒,仁义在心,正义在身,我们还要继续沉默吗?”

  “减租减息而已,我家在当阳县有两千多亩的地,我已经去信家中,自今年起,就按官田民租来,减租减息。”

  “方兄仁义,弟自然不能落后。按照太子殿下的提议,官田民租还能得到朝廷的田赋优惠,又能让家中佃户填饱肚子,何乐而不为?不过是少几斗地租罢了,谁家靠地租过日子?”

  雅间中听到这句话都,点头跟黛玉声道:“到点子上了,实际上按照陛下与四哥的提议,若真以官田民租的租子来定租,给佃户减租减息,朝廷不但会褒奖仁义,还会减免这家的田赋。甚至可用辽东的沃土置换田产,实现民田官营。”

  唉!贾琮无奈的摇了摇头:“可惜啊,拥有大片田产之家,往往根本不靠佃租过日子,却偏僻无法看透现实,为了这点蝇头利逼着陛下动刀。”

  ……

  京城支持推卸顺府流民赈济安置疏》的声音越来越大,这其中自然有皇帝、徐晋、林如海等饶推动,但更多的是京城那群举子监生的群情激奋。

  朝中有不少官员上书皇帝,是京中仕子无状,非议朝政,当遣兵丁弹压。

  可惜皇帝将那些折子统统留中不发,任由这群仕子聚会讨论,通政司已经一连数日收到仕子们的联名上书,每日上值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内阁、禁中送仕子们的新一轮上书。

  四月初二,顺府府试开始。

  数日之后,今年的顺府府试传出来一个惊的消息。

  第三场的策论题目乃内阁首辅魏庆和亲自拟定——耕者有其田。

  一时间,京中哗然。

  贾琮也没有想到魏老爷子会突然下场表态,还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,直接使得年轻的仕子们激情澎湃,于府试结束后的第二开始在京城四处演讲,汇聚民心,打算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为民请命。

  在京城四处的热火朝的仕子群中,还有一群人苦苦等着顺府府试放榜。

  这一回的阅卷速度极快,四月十五顺府衙就贴出了榜单。

  这一回没有丝毫的意外,曾编写《顺府流民赈济安置疏》的贾琮再次拿下顺府今科府试的案首。

  第二名是一位真正的寒门学子,名叫周八牛。

  周八牛以及其真诚的言辞打动了主副考官,要不是在策论中的实用策略不及贾琮,不定案首就是这位依靠全村乡亲的资助,才走进了考场的八牛兄了。

  宝玉这一回只考了个榜末,试卷又一次贴出之后,被京城万千仕子热议的不是案首贾琮,而是在策论中骂遍朝中国贼禄鬼的贾珏贾宝玉。

  当贾琮看到张贴出来的试卷时,整个人都傻了。

  他瞪大了眼珠子看着满脸通红的宝玉:“宝二哥,你……你……伱……怪不得你死活不愿默写出第三场的策论,原来你胆子这么大,就不怕二叔拿大棍打死你!”

  月票推荐票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